[圖 像 版 本] [English] [繁 體 版] [簡 体 版]
[主頁] [上頁]

納米機械人 - 未來人體的外科醫生
過去數十年,在人體血管系統及其他腔內進行複雜手術,成為全球外科醫生的一大挑戰,驅使無數科學家致力研發實用的納米醫療機械人。經過進行大量實驗及反覆測試,香港終於獲得豐碩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副教授張立教授,受自然界動物集體行動之啟發,帶領其團隊研究如何利用數以百萬計的磁性納米粒子組成納米機械人。這項研究由創新科技署、香港研究資助局及中大天石機械人研究所資助。

在研發過程中,張教授的團隊認為微縮化是設計機械人中的關鍵。即使他們能將電池造得非常微細,但控制器及感應器等電子零件的尺寸卻不易縮小,限制了納米機械人遊走人體內難以觸及的地方。

張教授的團隊採納另一種微縮化方法,透過外圍線圈發出的快速振蕩磁場,同時改變數百萬顆納米粒子的形態及行動方向。透過調整磁場的幅度及頻率,由納米粒子組成的帶狀集群能夠因而分散、聚合,甚至穿越迷宮。

團隊希望採用磁性微型群體技術,治療中風等血管系統疾病。團隊正克服各種困難,包括如何令只能在二維空間內走動的磁性納米粒子應用於三維結構的人體血管,以及如何避免納米粒子在人體內遭白血球吞噬。

即使面對不少挑戰,張教授仍表示樂觀,並預計在未來五至十年,納米機械人將正式進入主流醫學市場。


[主頁] [上頁]

[圖 像 版 本] [English] [繁 體 版] [簡 体 版]